跟著蘇軾去旅行黃州
1.閱讀下面文章,完成以下題目蘇東坡與黃州余秋雨住在這遠離鬧市的
:
小題:心中有懷才不遇的苦悶和感嘆,但更多的是灑脫、曠達、不以得失為懷的超脫之情。
小題:“偉大”是指長江的氣勢很偉大,“渺小”是指在巨大的長江面前,人顯得十分渺小。
小題:.“蘇東坡成全了黃州”是因為蘇軾發現了黃州的美,給黃州的自然景物注入了意味,讓黃州成為名揚天下的名勝古跡,從而提高了黃州的美學等級。“黃州也成全了蘇東坡”是指蘇軾進入黃州以后,人生觀、人生歷程發生了變化,從而進入了一個全新的人生階段
無
2.初到黃州 蘇軾
自笑平生為口忙,老來事業轉荒唐。
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
逐客不妨員外置,詩人例作水曹郎。
只慚無補絲毫事,尚費官家壓酒囊。
這首詩語言平實清淺,卻深刻揭示出蘇軾初到黃州時復雜矛盾的心情。
首聯“自笑”中蘊涵詩人無限 的辛酸與難言之隱。“為口忙”表面是說自己為口腹而奔忙,弦外之音則是指自己因吟詩作文而得禍,實與“平生文字為吾累”同義。“老來”,詩人當時方四十五歲,這個年齡在古人已算不小了,蘇軾作于密州的《江城子》詞中便有“老夫聊發少年狂”之句。“事業轉荒唐”指“烏臺詩案”事,屈沉下僚尚可忍耐,無端的牢獄之災更使他檢點自己的人生態度。“荒唐”二字看似輕松,實是詩人無奈道出,是對過去的自嘲與否定,卻含有幾分牢騷。
頷聯飛馳想象,詩人看到清波、翠竹迅速聯想到魚美、筍香,把視覺形象立即轉化為味覺嗅覺形象,表現出詩人對未來生活的憧憬,緊扣“初到”題意,亦表露了詩人善于自得其樂、隨緣自適的人生態度。
頸聯是詩人處于逆境時的自我安慰、自我解脫,又不無牢騷之意。“不妨”、“例作”在牢騷中兼帶曠達、詼諧。
尾聯流露出不能有所作為的痛苦之意,同時也寄托著詩人希望有補于世的愿望,將詩人的復雜心情作了進一步的表示。
詩以自嘲口吻開頭,此前詩人一直官卑職微,只做過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三州知州,到湖州僅兩月便下御史臺獄,年輕時的抱負均成泡影,只能說為口腹生計而奔忙。
后四句為作者自嘲,“只慚”句有幾分無奈,但并不把它作為完全無所作為的理由,政治上不能有所作為,文學上卻可以大有作為。“詩窮而后工”,黃州成了蘇軾一生詞與文章創作的頂點,也奠定了他在中國文壇的地位。這首詩一反古代詩人在遭受打擊時鳴冤叫屈、嘆老嗟卑的慣例,雖自嘲不幸,卻又以超曠的胸襟對待,后世詩作唯有魯迅的一首“運交華蓋”與其相似。
面對逆境,蘇軾以平靜、曠達的態度對待之。初到黃州,正月剛過,又寄居僧舍,卻因黃州三面為長江環繞而想到可有鮮美的魚吃,因黃州多竹而猶如聞到竹筍的香味。蘇軾這種“能從黃連(最苦的中藥)中嚼出甜味來”的精神是最應令人欽敬的,這種豁達、樂觀的精神,使他在黃州的五年政治上的低谷時期(政治上不可能有任何作為),卻在創作上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前赤壁賦》、《后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大批著名詞篇均寫于這一時期,蘇軾成了古代文學家中身處逆境而大有作為的典范,蘇軾“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魯迅語)的高尚思想境界成為后人之表率。
3.王安石貶蘇軾去黃州,蘇軾的感悟
有一篇《王安石三難蘇學士》,講的是有一天,蘇軾到王安石那里拜會,恰好他不在,蘇軾在安石的書桌上看到了安石一首還未有完成的詩:“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蘇軾就想,菊花開在秋里,其性屬火,敢傲秋霜,最能耐久,就是干枯,也不會落瓣,于是,就在后寫到,‘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聽.’ 王安石回來后看到,并沒有說什么,次日上朝,暗地里告訴皇上,直接把蘇軾貶到黃州,蘇軾只以為王安石記恨更改他的題詩.待到菊花開的時候,一日,蘇軾到花園看菊,一陣秋風吹過,菊花落了一地,蘇軾方明白被貶黃州的意義.。
4.蘇軾到黃州后生活的介紹
您的問題,蘇軾到黃州后;1080年2月1日,蘇軾來到黃州,開始了4年又4個月的人生歷程,這位在政治風暴中有點偏執狂的文人、不合時宜的醉人、熱愛美女的男人,來到這荒野蠻夷之地,短暫的孤寂與痛苦,調動了他敏感的神經,迸發出跳躍性的思維,使他迅速融入當地的生活之中,并非常詩意地活下來,而且活得很超脫,旋風般的忙碌著,哀傷的時候超然豁達,快樂的時候浪漫瀟灑,他尋覓到了遠離政治漩渦的人生樂趣與超脫的自由。
初到黃州的蘇軾,懷著難以言表的心情,以自嘲的口氣寫下以上詩句,并因江而知魚美,見竹而覺筍香。在逆境中生活的人,需要懂得享受美食,配合酒的力量,緩解內心的失落和不滿。
培養出隨緣放曠、心地平和的氣質。愛肉、愛酒、愛友的他,喝淡酒,讀閑書,看美人,交朋友,成為詩人的必修課。
江上清風,山間明月,鄉下老酒,平民朋友,拓展了詩人的想象力。沉浸于酒中的他,在酒力的驅使下,渲泄出心中的郁悶,也依靠它暫時忘卻了縈繞在身邊的愁悵,創作出《赤壁賦》、《后赤壁賦》、《赤壁懷古》等蒼涼悲壯的千古絕唱,流芳千古的名篇。
5.閱讀下面的文字,完下列各題
(1)此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這道題綜合性比較強,既涉及到了對傳主精神品質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對文章主旨的探究.解答這類體的方法是:①解讀標題,確定文體,找出傳主,聯系現實思考傳主的人生及經歷;②快速通讀全篇,抓住中心句關鍵句理清全文結構;③認真品讀重要段落,把握傳主精神品質,概括作者觀點態度評價;④細致咀嚼重要語句,總結文章手法技巧;⑥將選項與原文對照,一一排除得出答案.A.不僅僅是因為蘇軾經常橫過黃泥坂,原文表述為“他喝醉之后,寫出了一首流浪漢狂想曲,名之為《黃泥坂詞》”.C.“非常懊惱”、“干脆不進家門,而泛舟江海”與原文不符,并沒有體現出“懊惱”,而后者則是其創作的一首有意境的詩歌.D.作者只是總結蘇軾的創作,而非所有的創作.(2)此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基本能力.信息篩選的題目,首先要求審清題干,通過分析題干確定試題的類型是局部信息篩選還是綜合信息篩選,局部信息篩選要鎖定區位,對段落進行簡單的劃分,分出層析,找到關鍵詞語,聯詞成句分條作答;綜合信息篩選要立足全文,對文章進行段落的劃分,篩選文中的重要語句,整合后作答.重點關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條作答.此題原因應該是綜合信息篩選.蘇東坡寫出大量不朽的詩歌,主要是對美酒的迷戀,有這一種無憂無慮的生活狀態,他有著一種超出自然,清新脫俗,對美好事物執著追求的精神境界, 其創作已經脫離了一般的主流生命,特別是其精神境界已經得到了一種真情的釋放和自然流露.(3)此題考查學生分析語言特色,把握文章結構,概括中心意思的基本能力.分析語段的作用的題目首先要概括語段的內容,然后分析作用,分析作用要結合上下文分析結構上的作用,然后結合文本特征分析內容上的作用,注意是突出傳主的性格特征.文章通過幾個謠言寫出蘇軾的一種精神特質,一方面這三個謠言都是一種表現蘇軾飲酒作樂,與曾鞏同時去世,順江夜游,另一方面這些謠言充滿著一種淋漓的氣質.通過謠言,寫出蘇軾率性不羈的品格不被常人所理解,這樣就直接突出了蘇軾的人格影響和特殊奇才魅力,形象表現蘇軾處變不驚的自然風格.(4)此題考查學生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的基本能力.探究的題目一般有兩個方向,一是向內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內挖掘的題目主要是概括傳主的某些品質,本題第一問就是如此,答題時首先概括出傳主的品質,然后列舉文章中的具體事件說明,不要脫離文本隨意作答.向外延伸主要是針對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對自己的啟示,答題時實現明確自己的觀點,然后結合生活中的事例進行論證,論證要圍繞自己的觀點進行,做到中心突出簡單明了.解答本題要突出蘇軾對于快樂和幸福的理解,蘇軾對于快樂和幸福的理解他是沉浸在自然山水之中,過著無拘無束的自由生活,享受的詩酒田園的風光.這是一種最美的狀態,也是人生淋漓之感,正是因為這樣的一種狀態才奠定了蘇軾在中國文學史上獨樹一幟的地位.答案:(1)EB(E項3分,B項2分,A項1分,C.D項0分.答案超過兩項,不得分.)(2)①到處是山川月夜的美好風景;②對美酒的迷戀與縱情;③無限閑暇而自由自在的生活狀態;④精神境界得到提升,既能超然物外、曠達寧靜,又堅持對人生、對美好事物的追求; (自我嘲笑的美德、安然自在的精神)⑤將稍縱即逝的感受賦予不朽藝術形式的能力;⑥他的創作,已脫離了道德、使命的束縛,純粹是自我精神的自然流露.(3)文章一共寫了三個謠言:蘇東坡和酒友夜游的謠言,順江而逃的謠言,和曾鞏同時去世的謠言.這三個謠言:①寫出了蘇軾的率性與不羈,說明蘇東坡的行為不為常人所理解;②說明蘇東坡受朝廷上下各色人等的關注,反映了蘇軾的影響力之大,從側面表現出蘇軾是一個為人關注的“天縱大才”;③烘托出蘇東坡處變不驚、超脫困境、曠達樂觀的特點.(4)我認為作者的看法頗有道理.蘇軾雖被貶黃州,但他找到了人生的另一種幸福.①從文中來看,被貶黃州,讓蘇軾從仕途和士大夫的羈絆中解脫出來,過上自由自在的生活,他可以縱情飲酒、創作,可以回歸自然,盡情欣賞自然美景.在黃州,蘇軾的精神境界得到了提升,之前的苛酷、尖銳的諷刺,以及 緊張與憤怒,為一種光輝溫暖、親切寬和的詼諧所代替,他的思想更為透徹而深入、更為醇甜而成熟.正是黃州期間的生活狀態和思想境界,讓蘇軾創作了《赤壁懷古 》、前后《赤壁賦》、《承天寺夜游》等四篇文學精品.這何嘗不是另一種幸福呢?②從蘇軾這段時期的作品中我們也不難發現這種“幸福快樂”的心境.在《前赤壁賦》中,蘇軾于月夜泛舟,雖道出人在宇宙間的渺小感,但亦將人在這個紅塵生活中可享受的大自然的豐厚的賜予表明.享受大自然的賜予,享受生活.這就是蘇軾的幸福.(8分.觀點2分,結合文本分析3分,結合所學作品分析3分.持否定觀點言之成理亦可.)。
戶外線路
熱門文章
- 旅游攻略
- 旅游資訊